第十章 王羲之醺笔行书(一)
第十章 王羲之醺笔行书(一) (第2/2页)王羲之在癸丑三月三与友人在兰亭曲水流觞后,在微醺的状态下,酣畅淋漓写下《兰亭集序》。
有一个普遍现象:开始落笔一般谨慎小心,到后半部分挥洒飘逸。
他回到家重新写一遍,却再也写不出那种飘逸忘我状态了。微醺浅意识和兴奋可以无我。书法艺术很多时候可望不可求。或是一瞬间的灵感,一刻间的状态。
他把最初写的,再无第二的《兰亭集序》作为传家宝。
艺术家将自己的各种情绪和性格揉入作品里面。每段历史有每一段历史的情绪。
王羲之的父辈中,多位成员都擅长书法,且水平与王羲之相近。
王旷:王羲之父亲,也是一位书法家。八王之乱,混战不止,王羲之不幸在七岁,父亲领兵出征时下落不明。有传说他在作战间遇到匈奴,被匈奴俘虏了。好在王旷有更大更重要的身份——王羲之的父亲。
王导:王羲之的族叔父,是东晋的丞相,对书法也有很高的造诣。
王导年少时就风姿飘逸,见识器量,清越弘远。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在见到他后非常惊奇,对他的从兄王敦说:“这个孩子的容貌气度,是将相之材。”
王导最初世袭祖父王览的爵位即丘子。后被司空刘寔任为东阁祭酒及迁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他都未到任。其后,受东海王司马越辟召,任其参军。
他帮助好朋友司马睿在乱世中称帝,皇帝想与他共坐龙椅,王导推辞。他辅佐三代帝王,没有半点非分之想,他是东晋最卓绝的大臣。
王敦:年轻时相貌俊秀,生性洒脱,善于评鉴人物,精通《左氏春秋》,尤喜清谈,深得族兄王戎赞赏,掌握军事重权。
他是司马炎的女婿被拜为驸马都尉,后又担任太子舍人。
司马睿忌惮王氏兄弟的势力,他造了反。他书法水平也很高。
王廙:王羲之的小叔父,
是王导、王敦的从弟,也是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的姨弟。其父王正,官至尚书郎。
王廙最初被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辟为太傅掾属,转任参军。后来,他因参与奉迎晋怀帝司马炽有功,被封为武陵县侯,拜尚书郎,又出任濮阳郡太守。
王廙工于书画,擅长文学、音乐、射御、博弈、杂伎。其书画被称为“江左第一”。王羲之与晋明帝司马绍等都曾随他学习书画。时人称“王廙飞白,右军之亚”。
王羲之这些父辈的书法作品风格各异,但都与王羲之的水平相近,显示出王氏家族在书法上的深厚底蕴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