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备战
第一百零六章 备战 (第1/2页)随着抵达泥阳之后,刘羡等人开始了紧锣密鼓地备战。
他们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广派斥候,探查渭南晋军主力与渭北叛军的动向。
正如此前李含预料那般,再次大胜晋军后,叛军的士气已经到达顶峰。他们在好畤仅短暂地休整了两日,就迫不及待地再次展开了攻势。如同秋风扫落叶般,相比之下,原本占尽优势的晋军已变成了惊弓之鸟,他们已经丧失了与叛军对战的决心,叛军兵锋所向,几乎全无抵抗,四散而逃。
这使得叛军轻而易举地就再次占据了武功、槐里、始平、渭城……并最终突破渭桥,正式抵达长安城下。这座在关中屹立了五百年之久的城市,终于再一次陷入战争的漩涡中,而上一次在长安周遭发生的战事,还要追溯到八十年前马超与曹操的潼关大战了。
司马肜等人此时已经逃回了长安城,他们整顿军队,与原本留守看护辎重的后备部队汇合,还是凑拢了六万士卒,依旧与叛军有一战之力。但很显然,司马肜已被乳峰一战打得丧胆,他严令麾下各将都不得擅自行事,在长安坚守不出,大有依靠这座旷世坚城,将叛军在这里耗死的意思。
但这样示弱的表态,却无疑进一步助长了叛军的气焰。
在齐万年进军长安城下之后,关中那些原本态度犹疑,仍在旁观形势的胡人部落,如今终于改变了态度,纷纷向齐万年大营聚拢效忠。而已经初步掌控秩序的秦州胡人也开始陆续派兵前来支援,就连一些在乳峰之战中被击溃的散兵游勇,因为无法回归到长安,也不得不向齐万年投降。
仅仅过了一个月,齐万年统辖的队伍就再次膨胀到十万人以上,继而占据了霸城、杜城、蓝田等地,将长安完全封锁。至此,双方的实力对比彻底颠倒,等到三月初的时候,叛军甚至已经留有余力,可以派出数千人的军队在渭北处继续扫荡,攻占冯翊、京兆诸县了。
而战败的消息传到洛阳,贾谧等人大为恼火,可又无可奈何。
眼下的后党已经没有棋可以下了。武库大火,导致现在中央禁军甲仗稀缺。而去年遭灾的六州土地不仅没有赋税,还要调拨大量的粮食进行赈济,现在关中又大乱,凉州只能自保。放眼天下,国家竟然只能在司州、冀州、幽州、广州和益州收到赋税,根本不足以再调动一支兵力支援关中。
当然,更要紧的是,若是再调其余兵力入关的话,势必要再启用藩王,到那时候,后党将很难再压制住。
故而贾谧和贾后商量了半天,最后对张华说:“长安这样的巨城,齐万年拿什么攻破?当年诸葛孔明都不能成功,他还能强过诸葛孔明?我们就拖死他!等拖到明年,朝廷缓过来了,摧破他易如反掌!”
这话说得好听,可体现在行动上,结果就是什么也不做,让司马肜在长安一拖再拖,希望以拖待变,除此之外,就是静等时间发展了。
至此,齐万年的势力来到了一个顶峰时刻,如果他能更进一步,攻破长安,封锁潼关,或许整个天下的局势都将为之翻覆。
而当各路消息传回到泥阳时,刘羡也逐渐意识到,现在的情形已经来到了决定他命运的重要时刻。
不知不觉,自己抵达关中已经有六年了。经过这六年来的惨淡经营,自己好不容易才在征西军司有了一席之地。而若是就这样放任齐万年攻略关中,不仅那自己这些年来的努力会化为乌有,复国的梦想也会沦为镜花水月。
因为起事需要根基与支持,而眼下刘羡的根基就在关中。不论是北地、夏阳,还是河东的人民,若是落在齐万年手里,自己的根基就断了。到那时候,自己即使想起事也无法成功,就算侥幸弄出了些名堂,也将永远落后齐万年一步,想要后来者居上,是万难做到的。
“必须击败他!这不只是为了我,也是为了天下苍生!”
刘羡又联想到自铁弗之乱以来的所见所闻:齐万年实行的政策,完全是对晋室政策的一种逆反。他以胡人为根基,全然不顾汉人的死活,任由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若真让他成了气候,对天下来说,恐怕也是一场浩劫与灾难。
所以无论是从个人的理想,还是从天下的稳定来看,齐万年都成为了刘羡的拦路虎,刘羡必须要除掉他,也才能更进一步。
可想归想,眼下两者的差距却未免太大了,齐万年已经是关西胡人共主,而刘羡不过是晋军一支残部的败军之将。不只是兵力上的差距,遇到的问题却是远比齐万年更多。
其他细枝末节尚且不谈,最难以解决的就是是北地郡缺少粮草。
在刘羡赶赴长安之后,傅祗曾给刘羡调拨了足用三个月的粮食,但已经所剩无几了。而现在,刘羡带回来的军队却翻了三倍,其中还有近两万匹骏马,不得不说,这将是相当沉重的一个负担。
要知道,养马的成本极高。一匹健康的马,一天要吃的草料,就差不多有百余斤,还不能是杂草,要么是专用的优质干牧草,要么是麦豆等粮食,这些供给马匹的草料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士卒。
这些问题,外来人的索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让身为北地太守的刘羡自己去解决。可这又谈何容易?即使刘羡与本地的士族商议,征用郡内士人的所有存粮物资,也只是勉力再支撑两个月罢了。
刘羡只得另想办法。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借。刘羡有两个地方可以借,一是去夏阳调拨粮食,二是找河东的蜀汉父老们借贷。
这两个地方与刘羡关系匪浅,按理来说,只要刘羡开口,必然是能借到的。
但刘羡却心怀犹豫,因为现在的关中局势实在太过败坏了。叛军既然占据了优势,战乱还会继续持续,至少今年难以解决了。在这种战乱背景下,农人是很难正常躬耕并收获的。自己若是借走了大家的口粮,到了秋天却没有收获,那势必会酿成一场大灾荒,也不知会饿死多少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