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再战前夜(4k)
第六十六章 再战前夜(4k) (第1/2页)在折损了三千兵力,又没有了孙秀掣肘后,晋军诸将商议对策,觉得并非毫无胜算。
李含的意思是,根据上一战的经历来看,叛军的精锐仅有六七千人。这部分有骑军,有甲胄,算得上其余诸部并没有多少战斗力,甚至有些畏战不前的意思。只要在下一次决战时,找到敌方精锐所在,弃其余诸部于不顾,抢先击溃这部精锐,其余叛军也会随之土崩瓦解。
北宫纯也赞成他的判断,他平日在军中以万人敌著称,勇武少有人敌,昨日还是第一次打这样的窝囊仗,还没有发挥的机会就败了,心中忿忿不平。在场诸将中,他是最渴望一雪前耻的。
故而北宫纯主动提议说,可以把军中的骑兵和强弩都集合起来,将全军分为前后两军。以骑兵为前军,以步卒为后军。出阵时,他领骑兵率先冲阵,后军则掠阵作为后继。
若他撕破敌阵,诸将便领后军尽数压上,若他作战不利,也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想办法撤回来伺机再战,若敌军穷追不舍,诸军可先集合弩兵,将敌方精锐打个措手不及。
这是一个很老成的办法,其实上一次合战时,便可以这么干,无非是因为孙秀不懂军事,才导致没有发挥晋军本该有的优势。如今叛军暂时得胜,怕是又补充了不少甲胄,想要取胜,条件会比此前更加苛刻。但眼下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了。
众人计议一番,各自分配任务。刘羡此前的表现被大家看在眼里,都认为他是一个可信任的人,所以在张光和北宫纯提议后,把军中还剩下的弩机都交给了他,让他和李矩负责在后军中坚处接应北宫纯。
李含与张光各自负责左右翼,白允作为后援,见前线何处不利,就到何处助拳。
至于此次火速提拔的张方,众人虽然认同他阵前的勇猛,但也对他的食人行为心存芥蒂。加上张方出身贫寒,此时又算投入了孙秀的门路。征西军司诸将都下意识地排挤他,不过让张方在白允麾下,一起领着些伤兵弱旅罢了。
就这样,大家各自的任务都算是交代完了,此时天色已经微微亮,参会诸将都感觉精疲力竭,相互告别一声,就返回各营歇息。算起来,刘羡也差不多两日夜没有歇息过了,回到营帐内,就直接躺倒在榻上,意识很快便陷入到昏沉。
再一次醒来时,已经是五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
只是劳累这么久后,一歇息,身体的劳累彻底释放出来,令刘羡浑身酸痛,头昏脑涨,特别是身上的几处旧伤都跟着一起发作,如同一把钢刀在筋肉里剐蹭,更是叫刘羡痛呼出声,他躺在榻上,大概熬了小半个时辰,才终于从这种煎熬中缓过神来。
他走出帐篷,这时已经是黄昏了,夕阳的光芒已经不再炽热,温暖得让人想起摇篮,天上的云也软绵绵的,让人想起了橘子皮和油菜花。
刘羡又用冷水洗了把脸后,情不自禁地又发了会呆,直到李盛在背后拍自己的肩膀,他先是一愣,而后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起身苦笑道:“唉,我现在是知道,什么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了。”
李盛则是关心昨夜的谈话,问道:“主公,昨夜情形如何?”
刘羡揉揉眼睛,答道:“孙秀答应不掣肘,条件是我们五日后再合战一次。”
“有胜算吗?”
“在醒来之前,我觉得还是有的。”刘羡揉了揉自己肩头的暗伤,此时还一阵阵发麻,不禁感慨道,“但现在,我只关心一件事,就是将士们修养得怎么样。”
说罢,他当即领着李盛,到麾下的各营帐内去视察情形。
结果如他所料,相当多的兵卒仍瘫倒在床榻上昏睡,即使醒了的一些人,也大多四肢乏力,意识模糊,连正常饮食都没有兴趣。更有甚者,明明没有受伤,却直接发起了高烧,眼看是没有战斗力了。
刘羡又到伤兵营中去看,情况更为恶劣。由于败得毫无征兆,营垒中的民夫也没有得到补充,导致带回来的伤兵大多无人照顾。
轻伤的士兵还能依靠自愈来缓解,但那些重伤的兵卒,伤情则在迅速恶化,整个营帐内都散发着脓水的气味,有数十人已经发展到不治的阶段,仅剩一口弥留之息尚在。更有数人已不声不响地死去了,而营中尚无人知晓。
这种无声的死亡能摧毁军心,也能带来瘟疫,刘羡不敢怠慢,连忙派人去汾阴城里唤了百来名民夫过来,在营寨外挖坑,将这些尸体用竹席裹了,就地掩埋。同时为他们立了块木牌,写上名字,再堆上一些小石块,如此就算是墓碑了。
看着这些潦草的墓碑,刘羡不禁想,五天的时间,真的足够调整士气吗?
但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后悔的空间了。在营垒几乎半瘫痪的情况下,他只有尽可能尽自己的努力,让晋军打赢这一仗,若是输了,不管对自己还是对河东和夏阳,其后果都是不能接受的。
故而接下来的时间,他按照事先的计划,拿着军令,一个营一个营的去搜罗弩机,可结果不尽乐观。原本张轨从长安调来了两千张弩机,都是力能破二甲的强弩,可稷山一战,溃兵们逃跑时嫌弩机太重,大部分弩机都丢失在战场上了。最后,刘羡仅仅找到了四百张弩机。
这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这也意味着,可能有一千六百张弩机都落在匈奴人手里,这可是战场上的大杀器。刘羡不禁心生疑问,在这么多弩箭的威胁下,北宫纯的骑军真能击垮叛军吗?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就是弩机的箭是特制的,与寻常箭矢不同,匈奴人若是用光了战场上缴获的弩箭,也就没法再用了。
不过最需要解决的,还是士气问题。刘羡对此是束手无策的,他既没有犒赏士卒的权力,也缺少足够的威望,最多只能靠同甘共苦来感化部卒,可这并非是万能的,尤其是在吃了败仗的前提下,反而会容易他人误认为是无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