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群策群力!
第1339章 群策群力! (第2/2页)比如京城的皇宫,就可以称得上是旅游胜地,再比如泰山,再比如西湖,还有邯郸,开丰,洛阳,都能够称得上是旅游胜地。
因为这里,有很多特色,有很深的历史底蕴,又能够吸引流量。
但是茅乡有什么?一个茅河也没什么出名的,全国有几十万条这样的小河流,小毛山更别提了,在西南人眼里,这都不算是山,海拔只有不到五百米,算什么山?
哪怕是在吉江省,也算不上是山,因为有长白山矗立在吉江省西南,高达两千七百多米的长白山,才叫东北名山,才叫旅游胜地。
至于向北湿地保护区,那是湿地保护,不是旅游的地方,也不该开发旅游,以免破坏生态,只能适度游玩,以免影响鸟类栖息。
所以因此说,史大光的工作侧重点出现了错误。
“请县长指点我们茅乡,我们毕竟没搞过旅游啊。”
史大光苦笑着开口,他虽然是个老干部,活了五十岁了,可是他就没听过旅游和茅乡能产生什么联系啊。
他们茅乡目前最大的贡献还是在种植水稻上面,以及种粮食。
你让他搞旅游,实在是不懂啊,也不专业啊。
杨东微微叹了口气,有些干部的综合能力不够强,但是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干部如果能力都强的话,东北地区就不至于是这个样子。
这些人思想都比较保守以及落后,或许也是因为八十年代后期,工厂破败之后,这些下岗的人恐慌,对未来失去信心,而这些失去的信心又影响了下一代人,以至于东北人最怕的就是下岗,没工作。
所以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希望有一个铁饭碗,来保证收入。
至于发言,先不谈了。
以前的东北可不是保守的代名词啊,以前的东北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最重要的粮食基地,最重要科技基地,那个时候东北人可是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非常高。
只能说是被大环境影响了心态,从而一代一代的人,越发的害怕不稳定,越发的害怕下岗两个字。
八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东北人下岗最多,东北地区的各大工厂,大工厂,小工厂,解散的,破产的,不计其数。
老百姓尚且如此,干部也是如此,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老干部,思维上面,还停留在过去的发展模式里面。
因此,新兴的东西他们不懂,也不怎么能够接受,不敢尝试。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很容易出问题。
“茅乡的特色不在于茅河,但也在于茅河,只是看你如何利用,你搞个游湖,搞个划船,这个不行。”
“人家游客那么多名山大川不看,那么多出名的大江大河不玩,跑到咱们东北的县城游湖?咋想的?”
“所以茅乡的旅游开发还是在于冰雪上面,尤其是冰。”
“茅河的确不出名,也没什么存在感,但它地处东北,就是最大的特色!”
杨东敲了敲桌子,一锤定音。
“搞冰灯,冰雕。”
“打造冰雕十二公里!”
“从茅河开始到小毛山的山顶结束,一路都是冰雕,冰灯,尽可能的让冬季的新鲜感,吹动南方游客的心。”
“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冰上龙舟,冰上滑冰,冰上娱乐活动,娱乐项目,丰富边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