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专门找麻烦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专门找麻烦 (第1/2页)朱标目光坚定,缓缓说道:“正因为如此,清点工作才显得尤为重要。所有记录都会公开透明,百姓可以随时监督。若有任何不合理之处,朝廷一定会及时纠正。”
听到这里,几位士绅的神情渐渐放松。一名士绅试探着问道:“殿下,若我们愿意配合清点工作,朝廷是否能给与一定的支持,比如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
朱标微微一笑:“本宫正有此意。你们的配合是清点工作的关键,朝廷不会让你们吃亏。凡是积极配合的地方,都会优先获得朝廷的资源支持。”
座谈会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朱标耐心地解答了每一个问题。会议结束后,几位士绅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清点工作,主动站出来为百姓释疑解惑。
朱标站在县衙门口,望着夕阳下渐渐散去的人群,目光中透着一抹坚定。他低声说道:“只要我们用真心换真心,任何谣言都无法阻挡我们的步伐。”
南郊的座谈会后,朱标决定趁热打铁,亲自巡视各地田亩清点工作的落实情况。他一行人缓缓行进在南郊的乡间,春日的微风吹拂着两旁的田野,满眼新绿,令人心旷神怡。
走到一片田间时,朱标停下脚步,细细观察农户们正在忙碌的身影。他的目光中流露出温和与关切,对身旁的刘庭松说道:“你看,这些百姓才是大明的根本。他们的劳作若能无忧,天下也就安稳了。”
刘庭松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殿下所言极是。百姓安居乐业,是我们为政者的根本目标。不过,今日走访,不如让殿下亲自与百姓聊聊,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
朱标微微一笑:“好。正好,本宫也想亲耳听听他们的心声。”
他迈步走向田边,见一位年迈的农夫正弯腰锄地,满头大汗,便开口招呼:“老人家,辛苦了。今日天气不错,庄稼长势如何?”
那农夫抬头一看,见是一行穿戴整洁的人,忙放下锄头,略显拘谨地拱手:“这位大人,庄稼长得不错,今年的收成想来不会差。”
朱标温声说道:“老人家不必拘礼。我是朝廷的太子,这次来,是想看看大家的田亩情况。老人家种了多少地?”
农夫一听是太子殿下,惊得连忙跪下:“殿下,小老儿有眼不识泰山!家中薄田五亩,全靠这点田地养家糊口。”
朱标赶忙上前扶起他,语气诚恳:“老人家快请起,乡野之地,何须多礼。你种地多年,可有什么难处?尽管说,本宫一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
老人家看着朱标一脸真诚,眼中泛起泪光,喃喃道:“殿下,实不相瞒,小老儿家里的地虽不多,可是近些年赋税时常变动,让人捉摸不透。这次清点田亩,听说要重新核算赋税,小老儿只怕会负担更重。”
朱标心中一沉,握住农夫的手说道:“老人家放心,本宫保证,这次清点田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赋税更公正公平。不仅不会增加你们的负担,还要尽量减轻那些多交税的百姓的压力。”
旁边一位年轻人凑上前,笑着说道:“殿下的话我们信!这段时间听说清点田亩的官员都是实在人,也确实来田间走访了不少次。”
朱标转头看向那年轻人,目光中透着几分欣慰:“你叫什么名字?家里情况如何?”
年轻人挠挠头,憨厚地笑道:“回殿下,小人叫王大虎,家里有十亩地,全家五口人靠这块地过活。以前虽不富裕,但日子还算过得去。”
“那最近可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朱标继续问道。
王大虎皱了皱眉头,想了想才答:“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村里的灌溉渠有些年头了,常常漏水,村里人都说修一修能好很多,可一直没凑够钱。”
朱标点了点头:“好,这件事本宫记下了。庭松,你回头安排人来看看,务必尽快解决。”
刘庭松连忙答应:“殿下放心,属下立刻安排。”
旁边围拢来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生活中的困扰向朱标倾诉。朱标始终耐心聆听,不时点头回应。
“殿下,真没想到,您堂堂太子还能亲自来咱们这小地方,听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抱怨。”一位中年妇女感慨道。
朱标笑着说道:“本宫的责任就是为百姓分忧。只有听到你们的声音,才能知道朝廷的政策哪里需要改进。”
翌日清晨,朱标继续巡视。这次,他来到一处正进行田亩丈量的村庄,只见一群官员和士绅正在争论。
“这块地明明属于张家,为何要算进李家的名下?”一位士绅气愤地质问道。
负责丈量的官员耐心解释:“这块地虽由张家耕种多年,但根据土地契约和村中老人证词,确实是李家所有。”
“证词可以造假,契约也未必是真的!”士绅依旧不服,脸色涨红。
朱标上前,沉声说道:“怎么回事?为何争执不休?”
那士绅见到朱标,连忙上前行礼:“殿下,土地归属问题多年悬而未决,如今清点田亩突然说归李家所有,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朱标点点头,环视众人说道:“既然有争议,那就必须查明真相。本宫问你,村中的土地契约由谁保管?”
负责丈量的官员立即回答:“殿下,契约由村正保管,可以随时查验。”
朱标当即下令:“带本宫去见村正,调出契约细看。”
不多时,契约摆在朱标面前。他仔细核对内容,又询问几位村中长者,最终确认土地确实属于李家。
朱标抬起头,看着那士绅,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乡贤,契约和证词俱在,这地确实归李家。但本宫理解你的不满,若你仍有疑虑,可以随时向本宫申诉,本宫一定为你主持公道。”
士绅拱手道:“殿下明鉴,小人无话可说。”
朱标轻轻点头:“田亩清点事关重大,难免会有争议。但只要我们秉公而行,百姓自然会信服。本宫希望,各位士绅也能起到带头作用,配合朝廷完成这项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