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虎毒不食子?
第15章 :虎毒不食子? (第1/2页)庄子外院。
宋墨见到秦浩跟窦昭一同前来,连忙上前行礼。
“见过秦王殿下,窦姑娘。”
秦浩含笑道:“宋世子无需多礼。”
窦昭却是冷哼一声,没个好脸色给宋墨,弄得宋墨一阵琢磨自己是哪里得罪这位未来秦王妃了。
“宋世子,你托本王的事情,本王已经做到了,父皇恩典定国公府家眷徒千里,至于那位小世子,父皇也默许你将其带在身边养育。”
宋墨闻言心底不由涌起一股悲愤,舅舅一心为国为民,结果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削官抄家,流放千里竟然成了恩典。
“宋墨,我知道你心里不服,但你要明白,雷霆雨露都是君恩,在没有足够实力之前,要学会隐藏自己的野性。”
秦浩的话像是一记重锤砸在宋墨心口,慌忙下拜:“宋墨不敢,叩谢皇恩。”
“这就对了,君臣有别,要时刻记住自己的位子,在这点上,本王与你其实没什么区别。”
宋墨微微一愣神,随即就明白了秦浩这是在拉拢自己,不过他也无所谓,只要是能帮他救出舅舅,投靠谁都一样。
“秦王殿下,宋墨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秦浩看着眼神坚毅的宋墨,叹息道:“你还是不死心。”
“宋墨知道殿下为难,只求殿下指点一二,只要能保舅舅不死,宋墨肝脑涂地任凭差遣。”
秦浩摇摇头:“罢了罢了,看在你一片赤诚之心的份上,本王便再帮你一回,不过能否救定国公,还要看他的造化。”
“父皇与定国公乃是从小的玩伴,情谊深厚,定国公离京剿匪时,父皇曾经将半把戒尺交给定国公,许诺上打昏君,下打谗臣,若是你能拿着这半把戒尺向父皇求情,说不定可以保住定国公一条性命。”
宋墨心头一震,他记得舅舅的确经常对着半把戒尺发呆,却不知那半把戒尺还有如此渊源。
“秦王殿下大恩大德,宋墨永世不忘。”
“宋世子这是做什么,我可什么都没说。”
从外院回来,窦昭有些疑惑的对秦浩道:“陛下真会因为半把戒尺就刀下留人?”
“蒋梅荪靖海花了二十年,不得不让父皇怀疑他是否养寇自重,若是蒋梅荪一直拖着留一股海匪不剿灭,说不定父皇还不敢轻易动他,结果偏偏在父皇身体抱恙之际,定国军剿灭了海匪,不论是为了给太子铺路,还是为了防止定国军尾大不掉,蒋梅荪都必须落马。”
“按照父皇的性格,若是蒋梅荪乖乖交出兵权,朝堂上没有人替他奔走,说不定还能保住一条性命,但凡蒋梅荪有结党的迹象,等待他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那你还让宋墨……”
秦浩两手一摊:“若是将真相告诉宋墨,你觉得他会怎么做?给他一点希望,总好过他自寻死路。”
“可给了希望,又让它破灭,岂不是更折磨人。”
“那就不关我的事了,只要他能记住还我人情就行。”
窦昭不吭声了,换做是别人,她可能会觉得秦浩这么做有点残忍,但是对宋墨嘛,一个触犯她逆鳞的人,活该!
……
另外一边,秦浩跟窦昭走后,宋墨立马派人前往福庭军营寻找那半把戒尺,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四处活动,想要见舅舅一面,询问那半把戒尺在哪里。
可惜蒋梅荪是被辑影卫押走的,邬阁老也是束手无策,就连太子也不敢插手。
宋墨只好请邬阁老继续在朝堂上斡旋,自己则是想尽办法打探蒋梅荪的下落。
终于,宋墨的好友云阳伯通过万皇后的关系,打探到朱建深已经下旨让辑影卫将蒋梅荪带去宫中问话,结果就在宋墨满心以为很快就能见到舅舅时,却发现去皇宫的轿子里面空无一人。
宋墨立马有种不祥的预感,来到码头,看到有辑影卫把守,在云阳伯的协助下宋墨冲进船仓,却发现舅舅已经被人杀死,临死前手中还死死捏着那半把尺子。
宋墨当场暴露,就跟疯了一样,要进皇宫讨个说法。
然而,在皇城门外,却遇到了秦浩,宋墨依旧坚持硬闯,结果还没等他越过秦浩,就感觉后脖颈一麻,眼前一黑直接晕死过去。
“把他带回去,等他什么时候清醒了再让他来见本王。”
秦浩冷声对严朝卿说道。
严朝卿连忙冲秦浩行礼:“多谢秦王殿下救命之恩。”
随后就把宋墨扛了回去。
不过这件事还是被大臣给捅到了朝堂上,不少大臣都主张对宋墨严加惩治。
“陛下,宋墨不仅对辑影卫拔刀相向,还试图强闯宫门,其罪当诛,不斩不足以平民愤!”
朱建深一时也有些为难,对蒋梅荪的死,他多多少少是心怀愧疚的。
“英国公,你觉得呢?”
原本朱建深觉得虎毒不食子,宋宜春作为宋墨的亲爹,总该替儿子求求情吧?
结果,宋宜春却一副刚正不阿的模样:“陛下,这孽子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臣不敢包庇,请陛下严惩。”
朱建深当时都懵了,什么情况?这是亲爹该说的话吗?
无奈,朱建深只好看向秦浩。
秦浩会意:“父皇,儿臣以为宋墨虽有不妥行径,但其在定国军中屡立奇功,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杀了实在可惜,不如略施惩戒,既能让宋墨得到教训,也能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朱建深满意地点点头,刚要开口,却被宋宜春打断。
“陛下,臣要参秦王殿下以权谋私,据臣所知,秦王殿下与宋墨私交甚密……”
宋宜春心里是真狠啊,要不是秦浩坏了他的好事,让宋墨把硬闯宫门的罪名做实,就算宋墨有九条命都不够死的。
朱建深一听就不乐意了,你个老贼,虎毒尚且不食子,你居然还敢来污蔑我的儿子?
“英国公慎言,秦王久居深宫,那宋墨八岁便去了福庭投军,从无交际,何来私交甚密之说?还不速速退下。”
英国公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触怒朱建深。
其余朝臣见状自然明白朱建深的意思,纷纷站出来替秦浩跟宋墨求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