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兵临奥马哈
第六百九十章:兵临奥马哈 (第1/2页)“为总统而战!为共和国而战!”
专列内的西军高级军官们群情激昂。
“大战在即,诸位都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好好准备吧。”
见西军的准将、上校们精神饱满,士气高昂,梁耀感到非常欣慰。
自1850年起,他耗资近千万,征战四方所铸就的这支北美劲旅,为的就是今天。
“总统阁下,这是参谋部制定的初步作战计划。”克鲁格向梁耀递交了奥马哈一战的作战计划。
“我相信你和参谋部的那些年轻人,你们都很有干劲。”梁耀让蔡司收下了作战计划。
作战计划他会看,不过如果大方向没有问题,梁耀也无意对参谋部提交的作战计划进行修改。
现在光是处理政务就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拿破仑三世不日就会来此观战并讨论两国建交问题,他可没有心思微操部队。
他此番亲临前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振全军的士气,而非为了微操部队而来。
“这些小伙子们都很优秀,很有冲劲,也都能吃苦。”克鲁格说道,“士兵们也一样,要是这些士兵文化水平再高一些,都接受过基础的教育,他们绝对都是可以和普鲁士士兵相媲美的优秀士兵。”
克鲁格已经为梁耀服务了十几年,早就没有了对有色人种的偏见,当然,他也不敢。
最开始为梁耀服务的时候,克鲁格完全是看在金子的面子上屈尊为梁耀服务。
这十几年下来,克鲁格逐渐发现华人士兵并没有英国人说得那么不堪,反而具有很多欧洲士兵不具备的优秀品质。
这些士兵,唯一让克鲁格感到遗憾的就是文化水平偏低,如果他们的识字率再高一些,这支军队的上限也会更高。
“这么说,我的士兵们还不够优秀啊。”梁耀笑道。
克鲁格说得也在理,现在西军的士兵超过75%都是一代移民,文盲率很高,尽管军队里也有扫盲班帮助文盲士兵扫盲,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但截止到现在,全军的识字率也只有45%左右。
土生土长的二代移民由于从小接受的是美洲共和国的义务教育,他们的识字率很高,达到了93%以上。
但二代移民的数量还是比较少,这些优质的兵源基本都被紧着给海军,机枪部队,炮兵部队这些对文化水平要求比较高的部队用了。人数占多数的步兵很多都还是一代移民。
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所言,现代战争首先是文书们的战争。军队识字率不仅关乎命令传达效率,更是国家现代化程度的血腥标尺。
显然,梁耀的军队还没有达到这个表尺。
这一时期他的对手北军的识字率是89~93%,南军的识字率稍低,种植园主阶层识字率为95%,自耕农阶层为65%,总的识字率为78-82%。
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军城市兵源识字率为85%,农村兵源为45%,全军平均识字率为70%左右,不算殖民地的军队,英军的识字率和法军大致相当。
识字率最高的军队则是克鲁格服役过的普鲁士军队,普军的识字率为92~95%。而且普军的识字率含金量要比其他列强的军队更高。
普军新兵需通过读写测试才能正式进入军队服役,而不是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几乎每个普军炮兵基本都能看懂三角函数射表。这一切这得益于1825年普鲁士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西部是在185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义务教育,虽然义务教育法的成效显著,但识字率要达到法军,英军的水平还需要十年甚至是更久。
当然,西军的识字率比上不足,比下还是绰绰有余的。
至少比沙俄灰色牲口12-18%的识字率强。
至于和另一个列强奥地利军队相比,谁的识字率更高则很难说,奥地利军队的识字率为35-40%,但奥地利军队识字率低是由于其本身是个多语言帝国,教育标准混乱不堪。
“我们的军队很优秀,但可以更优秀。”克鲁格的情商还是不低的,很快就给出了回应。
“克鲁格,你说得在理,但提高他们的识字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梁耀说道,“前段时间的简报我都已经看过了,务必告诫诸军不要被卡尼要塞群的胜利冲昏头脑,北军精锐部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意志还是不可小觑的。”
前段时间的战斗简报梁耀全部都看过,他不知道是自己对蒙古骑兵团和索伦骑兵营的期望过高,还是因为北军骑兵和工兵的战斗力不俗。
他对蒙古骑兵团和索伦骑兵营的表现并不满意,他们的表现没有达到梁耀的预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