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和周瑜隔空对决
第71章 和周瑜隔空对决 (第2/2页)这楷体虽说是钟繇所创,但因刘贤来自后世,如今倒是抢了先。
:久闻公瑾兄大名,只恨无缘相见,今弟代温侯修书一封,以解兄之疑惑。
今汉室倾颓,曹贼弄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肆意妄为,致天下苍生深陷水火,苦不堪言。
值此危难之际,温侯秉持忠义之心,决心除贼兴汉。温侯此番来淮南只为招兵屯粮,与曹操作对。
对庐江,对江东,我们都无侵犯之意。弟深知,公瑾辅佐伯符将军,于江东开疆拓土,声名远扬,为一方豪杰。
温侯前者已派人向伯符将军表明结交之意,我们愿与江东携手并肩,共同为汉室效力。
读到此处,周瑜微微顿了顿,心中暗自思忖。
谈及此间,弟又不得不提及一事,关乎兄之挚友鲁子敬。子敬大才,心怀天下,志向高远,吾主久慕其名,三顾求贤,有幸得子敬相助。
如今,子敬已投身吾主麾下,共图除贼兴汉大业。子敬祖母骤然离世,天人永隔,他悲痛万分,又受了些风寒,如今卧病在床,实难亲自动身前往江东接回家人。
他与兄相知相交,情谊深厚,形同手足,实不忍直面兄之挽留,怕伤了彼此情谊,故暂避相见。
但子敬之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兄台。他时常念往昔与兄同游山川、共论兵法之乐,念及兄之照顾与关怀,其情真挚,令人动容。
周瑜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对鲁肃的担忧,也有对这番说辞的疑虑。
他继续往下读,“弟在此,代子敬向兄致以深深歉意与诚挚谢意。感谢公瑾照顾子敬家人,使其免受战乱流离之苦。子敬虽不能亲至,然其感恩之心,拳拳在胸。
弟亦深知,兄重情重义,对子敬家人关怀备至,必不会怪罪。
今有一事相求,望兄成全!子敬既已辅佐吾主,其家人仍留江东,路途遥远,音信难通,诸多不便。
弟真心希望,兄看在昔日与子敬的情谊上,勿要阻拦,放其家人离去。
如今虽各为其主,但情谊无价,不应因立场不同而斩断情丝。
弟深信,公瑾乃当世豪杰,必能超脱世俗羁绊,以大局为重,以兄弟情义为重。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唯望公瑾不要阻拦,以免伤了你与子敬的兄弟情谊,也伤了你我两家的和睦!
周瑜看完信,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怎么也没想到,鲁肃竟然会辅佐了吕布,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他心中炸开,既让他吃惊不已,又感到无比费解。
明明鲁肃只是回去安葬祖母,怎么短短时日,竟突然发生了如此变故。
周瑜本有心好好查证一下,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是鲁肃自愿投效,还是另有隐情。
可是,当下这个时候,形势紧迫,他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探究此事。
因为,趁着刘勋领兵离开,攻打庐江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孙策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强行让鲁肃的家人留下,这无疑会与吕布结下仇怨。
刘贤的书信,看似是商量,又何尝不是一种警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