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藩镇势力暗窥探,中央集权遇挑战
第 41 章:藩镇势力暗窥探,中央集权遇挑战 (第1/2页)在李轩带领大唐上下一心,积极谋划长远发展之际,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大唐各地的藩镇势力,在目睹了朝廷一系列改革举措和日益繁荣的景象后,内心的天平开始悄然倾斜,对中央政权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这些藩镇,长期坐拥地方军政大权,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军队和财富。在以往相对宽松的管理下,他们在各自的领地内几乎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然而,随着李轩推行的改革不断深入,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力度逐渐加强,这让一些藩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位于大唐边境的幽州藩镇,节度使王雄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身形魁梧,眼神中时常透露出一股狡黠与野心。在他的节度使府中,幕僚们围坐一堂,气氛凝重。
“诸位,如今朝廷改革,各项政令不断下发,对我们藩镇的约束也越来越多。长此以往,我们的自主权怕是要大打折扣。”王雄皱着眉头,语气中满是担忧。
一位幕僚附和道:“大人所言极是。朝廷推行的考核体系,虽说表面上是针对所有官员,但对我们藩镇的军事和财政管控明显加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朝廷的监视之下。”
王雄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听闻朝廷正在谋划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有所行动。”
于是,幽州藩镇开始暗中动作起来。他们一方面扩充军队,以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减少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将更多的财富留在自己手中。同时,王雄还派遣密探,密切关注朝廷的一举一动,试图寻找朝廷的弱点,以便在未来的博弈中占据主动。
而在南方的扬州藩镇,节度使赵勇也察觉到了朝廷的变化。他是个心思缜密的人,深知与朝廷正面抗衡并非明智之举,于是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方式来试探朝廷的底线。他故意拖延执行朝廷的一些政令,以观察朝廷的反应。
“大人,我们已经连续两次拖延了朝廷关于商业税收调整的政令,朝廷那边似乎还没有太大的反应。”一位亲信向赵勇汇报。
赵勇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看来朝廷现在忙于各项改革事务,对我们的小动作还无暇顾及。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继续暗中观察,同时做好应对朝廷问责的准备。”
藩镇的这些异动,很快就传到了朝廷的耳中。李轩得知消息后,脸色变得异常凝重。他深知,藩镇势力一直是大唐的心腹大患,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会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李轩立即召集宰相、兵部尚书等重要大臣,在御书房紧急商议对策。御书房内,气氛紧张压抑,众人的脸上都带着忧虑之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