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刚直的颜真卿(一)
第二十三章 刚直的颜真卿(一) (第1/2页)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别号应方,唐朝名臣、书法家。
唐中宗景龙三年,颜真卿出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今陕西省西安市)。颜氏家族本籍琅琊临沂,祖上随晋室南渡后,世仕江左,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起,又徙居关中,遂为京兆万年人。
为秘书监颜师古五世的从孙,司徒颜杲卿的从弟。
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河北义军对抗叛军,被推为盟主,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早年受外祖家殷氏、张旭影响,广汲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之营养,融会贯通,形成其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
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大,为百世之宗。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合称为“颜筋柳骨”。
其书迹除《祭侄季明文稿》被公认为真迹外,其余作品真伪尚有不同意见。
他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颜真卿刚正,得罪宰相杨炎,被改为太子少师,仍兼礼仪使。
到奸相卢杞掌权后,更加厌恶颜真卿的方正不阿,改授他为太子太师,罢免其礼仪使一职。
卢杞还多次派人探听哪一个方镇方便些,准备把他排挤出京都。
颜真卿去见卢杞,告诉他:“你先父卢中丞(指卢奕)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舔净,你忍心不容忍我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