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初唐四大家(一)
第十九章 初唐四大家(一) (第1/2页)唐朝(618-907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书法艺术造就多元风格。
以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为主,楷书最突出。
形成了法度严谨、风格多样的楷体,史称“唐楷”;狂草则突破规则,张扬个性。
大唐书法灿烂,如繁星汇聚,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出身于簪缨世族将门之家,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都以降臣入朝为官。
他的祖父是南·陈的开国元勋,长期出镇岭南,封爵山阳郡公,卒于任上。
父亲欧阳纥继爵,一直镇守广州,陈宣帝疑欧阳纥久持外郡,怀有贰心,于是征召他入朝拜左卫将军。
外臣入朝被杀的事件不断发生,欧阳纥恐,遂在广州起兵反叛。
第二年兵败被杀灭族,家口籍没,只有欧阳询隐匿幸免于难。这一年,欧阳询14岁,年少孤寒。
江总是欧阳纥的好友,他收养了他。
陈后主登基后,江总官拜祠部尚书,转任尚书令。欧阳询有了接触南·陈天府所藏书画的机会。江总是当时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欧阳询之所以能博览经书,精熟三史,书法“八体尽能”,笔法绝伦,很大程度出自养父的教诲与影响。
589年,陈亡。欧阳询随养父入隋。欧阳询仕途不顺,只做到太常博士。
欧阳询虽文名未起,但书名已著。重臣的碑志多由欧阳询以隶、楷书之。
隋亡。欧阳询与虞世南并为窦建德的东夏王朝所留用。欧阳询任太常卿,为朝廷礼仪执行长官。
两年之后的621年,东夏王朝被李世民灭,欧阳询再次作为降臣入唐。
这一年,欧阳询65岁,因欧阳询是唐高祖李渊在隋时的旧友,很快为五品给事中。
唐贞观十五年(641),欧阳询卒于率更令任上,时年八十五。
他“貌甚寝陋”,但他才华横溢,书法具英俊之气。
外族都来求他的字。唐高祖李渊曾感叹:“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
相传,他在路边观摩索靖所书石碑,三日不肯离去的痴迷。
“欧体”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字体刚劲清秀,笔力险峻,结构精密,字形略呈纵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形成独特的“险中求稳”风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