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子哥
第三十二章不知天高地厚的公子哥 (第1/2页)地上的泥土乌黑而又湿软。
泥土地上,到处长着一小撮一小撮的野草,以及,成片成片的低矮草丛。
不远处,传来了马蹄的声音。
四只马蹄,快速从泥土地上踩踏而过,留下了一串又一串马蹄脚印。
李啸的亲信——刘通,骑在马背上,朝酒台县城的方向策马奔腾。
……
……
与此同时
……
……
急琳省,酒台县城内
一间茶馆
茶香味、糕点的香气,飘满整间茶馆。
时不时,还能听见店小二们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和客人们谈天说地的声音。
像这种地方,什么人都有,帮派混混、商团老板家的公子哥、偶尔来消费一下的底层打工人、刚刚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暴发户、穿着军装的军爷、读书之余时间偶尔来消费一两回的学生、被邀请来唱戏的戏班子,偶尔,还会出现军政界的大人物。
此时此刻,王安正坐在茶馆内,朝店小二招了招手。
店小二看见王安的手势,立刻领悟其意,走到桌椅旁边,脸上挂着象征着友善的微笑,眼神中充满了友善和敬重之意,十分卑微地微微弯腰鞠躬。
“客官,您是有什么吩咐吗?”
“给我来一杯上等铁观音、一碟糯米糕、一碟黑芝麻糖。”
王安所说的铁观音,是产自江南的一种茶叶品种。
民国时期,普遍缺少物质,经济贫乏。
即便是在铁观音的原产地——江南,也只有少数富裕阶层,有条件享用铁观音,由此可见,在生产力落后的民国时期,铁观音是多么贵重的一种茶饮。
将铁观音从江南运送到东北,途中需要耗费大量运费,因此,东北出售的铁观音,只能是比在江南出售的铁观音更贵。
民国时期,物流远不如后世方便,这就导致了,许多产自外地的商品,长年累月有价无市。
在民国时期的东北,即便有足够的钱,也不一定能喝上铁观音,还必须赶上卖家有货的时间段。
此时此刻,店小二一听客官要喝铁观音,便立刻露出了为难的神情,犹豫了片刻后,便用随和而又友善的语气,对王安说道:“客官,本店只有一小包铁观音,只够泡一杯茶,本店有一位常客,喜欢喝铁观音,仅有的一小包铁观音便是为他准备的”
王安立刻面露不悦之色,眼神中充满不满的情绪,用十分不满的语气说道:“他能付得起钱,我也付得起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