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乳峰之战(上)
第一百零三章 乳峰之战(上) (第1/2页)元康七年正月辛酉,以索靖为首,李含、刘羡为辅的晋军别部,在寅时一刻自六陌出发。
当时天色依旧是昏暗的,深紫色的夜幕笼罩在军士头顶,凌冽的空气里呼啸过自北而来的大风,使得士卒们忍不住抬头,看见了漫天星斗闪烁。
此时还没有起雾,但大家已经能闻到湿气了,经过了一个月的冰雪消融,这里的湿气已经开始变得稀薄,雾气消散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早,或许再过几日,这诡异的春雾天气就将彻底消散。
这放在以前,或许是个好消息。没有了雾气,叛军的行动便无法隐藏。但对于现在打算依靠雾气进攻的晋军来说,却未免有些不尽人意。如果没有雾气的遮掩,他们的行动将会很快被暴露。
刘羡派人去问索靖的意见,是否要加快赶路的速度。索靖回答说:“不赶时间,先吃早膳。”
明显索靖也不愿意干这件苦差事,他认为与其加快速度去封锁叛军的退路,反而是慢慢地前去更安全。暴露了就暴露了,他可不想像周处那样,因为过于深入,反而陷入到叛军的重围之中。至于计划会不会因此而失败,尚不在索靖的考虑范围内。
老实说,司马肜对别部的安排还是非常周到的。他将全军的马匹都集合了起来,优先分发到别部里,确保别部拥有最高的机动性。即使遇到危险,也足以保证别部以最快的速度脱离战斗。同时,他又安排昨日晚上多做了一些饮食,像什么炊饼和酱菜之类的食物,都裹好了放在篝火旁,保证士卒们醒来吃的都是热的。从这些角度来说,司马肜也不算是敷衍了事。
可即使如此,司马肜已经很难再拿回失去的信任。等将士们饮食的时候,索靖又对刘羡传信说:
“沿路多放斥候,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向我汇报。”
言下之意,是只要以安全为上,并不追求什么速度。刘羡对此并无异议,因为这种布阵安排,别部的压力确实极大。毕竟根据此前齐万年的布局来看,他并不是什么坐以待毙的人,应该也会有相应的策略。在和这种敌人作战的时候,与其追求什么毕其功于一役,不如坚持稳扎稳打更合适。
吃完早膳,从奴军役们也切谷草把马喂了一次,并将马蹄用牛皮捆扎,甲胄兵器则包好了放在从马上。
一行人终于离开六陌时。天色微微发白,雾气也开始初见端倪,朦胧的薄纱飘泊在天地间,让人怀疑自己是否还处在人世。为了避免被人发现,所以别部的晋军并没有举火,而是在地里牵马步行。
大军纵队如蛇形般在山林中登山,人马穿行在刚长成的浅草中。因害怕为敌人发现,所以将士们没有大肆举火,除去少数在前面领路的人以外,其余人都是一手牵着马缰,一手拽着前马的尾巴,小心翼翼地伸脚摸索。
在这期间,扶风的雾气确实越来越浓,随着天色的愈发明朗,也逐渐回归到这些日子里大家熟悉的程度。人们只能看见前面一个身位的人,左右环顾,完全看不清自己所处在怎样的一个环境里,甚至有人会因为脚边的一颗小石子而无端摔倒。
事实上,他们正在不断地翻越山塬,陡峭的山径上,士卒们已经不能看见山径一旁的断崖,又惟恐一脚踩空而跌落下去,导致众人都心惊胆战的。
好容易走上一处山峰,周围了无阻碍,一场大风竟不期而至,风势带着强烈的呼啸声,犹如千军万马咆哮而过,要取人性命。而此时已是春天了,昔日僵硬的大地已经解冻,这里嫩草又没有及时扎根,因此沙土也变得如丝绸般柔软。大风从人群间穿过,黄土顿时飞飚四起,在白雾中又扬起灰黄色的尘障,席卷进正成五条纵队继续前进的晋人马队。
晋军的人马都已披上甲胄,经此狂风盖顶,顿时旗卷甲歪,行列也一度散乱。风沙最急时,下山的人根本睁不开眼,催马行进则更不可能。
孙熹对刘羡抱怨道:“这么大的风!我们是不是应该退回去啊!”
刘羡也有些焦虑:“都走了这么远了,这时候怎么可能退回去?只能硬走下去了。”
他又宽慰属下道:“往好处想,这么大的风,敌人应该也不能发动什么动作,我军只要挺过去,获胜的可能性至少提升了三成。”
话是这么说,可底下的尘土击打在铁甲上,汇集起一片噼噼啪啪的声音,好像雨点打在瓦片上一样。沙土钻进眼鼻和嘴里,即使用手捂住也防不胜防。
晋军本来在半夜出发饮食,走到这里遭遇如刀割般的风沙,立刻感到唇焦舌敝。将士们只能用带来的水囊来缓解,然后顶着风依靠人群的力量缓慢前行。
不知过了多久,沙土小了下去,耳边肆虐的风声也渐渐隐去。
一片包裹的灰白色之中,开始出现了些许青松,再过一会儿,可以看见脚下出现了一条河流。河流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有些许鱼苗在水中倏忽游动,好似墨点一般。而河水向南方流去,不久就看见一片苍白的湖泊。
走到这里,大家的心才算是安定下来了,因为看这湖泊的形状就知道,这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梧叶泽。
而在梧叶泽的东南方大概三里处,应该就是叛军的大本营乳峰了。
一想到接下来就可能和叛军发生大战,在场的晋军都倍感紧张。等军队全部在此地聚集后,索靖令刘羡和李含一起议事。
索靖先说:“我们花了差不多一个半时辰,成功按照计划抵达了梧叶泽,这是件值得高兴的喜事。但也不应该放松警惕,我打算先在这里列阵防御,等待南方的主力开始围攻后,我们再从后方响应,你们觉得如何?”
李含也是这么想的,他点头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此举大善,沿路我们没有遇到任何斥候,说明我军潜入得非常成功。这个时候就应该隐蔽,才能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刻发挥效果。”
刘羡则说:“既然如此,这件事就由两位先安排吧,我去亲自观看一下叛军在乳峰的布防,若是有什么异状,我立刻回来通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