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铁弗之乱(4k)
第八十一章 铁弗之乱(4k) (第1/2页)齐万年离开长安后,快马加鞭,沿渭水一路向东,经渭城、高陆而至下邽,后折而向北,沿洛水一路北上,直至粟邑,再往东二十里,就到了他一手创建的黄崖集了。
这四百余里的路程,由于他握有孙秀令牌,一路上无人敢拦,齐万年可谓是畅通无阻,仅仅耗时四日就抵达目的地。而在抵达的当天,他当即组织在黄崖集放粮赈济。
这是群山之间的一处黑市,本就有不少边境胡人在此处活动。在齐万年放粮之后,周围的铁弗人更是纷纷前来归附,仅仅五六日,黄崖集就已经聚集了近两万人。
也正是这个消息,齐万年终于见到了阔别三年的老首领郝度元。
在接连经过丧亲之痛和军事惨败后,这位昔日在朔方风光无限,号称铁打的匈奴汉子,似乎眨眼间就老了。
虽然他的面孔上还残留着过去的影子,但他眉眼间如虎狼般的气魄已经消散了,原本挺拔的身姿因为背上的箭伤而佝偻,狂放的发髯徒留下惹人同情的风霜,而满脸的皱纹如同针线般密密缝在额头、眼角、脖颈、手背等地。这使得郝度元像石雕胜过像一个战士。
在残部的见证中,齐万年紧紧握住郝度元的手,只感到了满手的冰凉。他想,或许自己的这位老首领,已经被失败掏空了自己的灵魂。
郝度元原本是忌惮齐万年的。他知道年轻一辈中,只有齐万年的才华胜过自己,因此心生嫉妒,刻意将其安排在黄崖集,只做些经营黑市、侦察情报的小事。也因为如此,他很爽快地就令齐万年作为人质,让其无所作为。没想到今日再见齐万年,被他握住手后,郝度元竟然生出一种解脱感,他反拉着齐万年,后悔说:
“万年,若你还在麾下,何至于此啊!”说到此处,他悲从中来,竟然潸然泪下,当众哭泣起来。
其余随从处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无不心惊胆战。此时见首领落泪,他们多也想起自己在朔方战死的同胞,还有对未来无尽的茫然,同样不能自已,跟随郝度元痛哭,一时间,现场哭声一片,声震山谷。
齐万年面色不变,他等众人缓过劲后,将大部分人都安置下去,而后扶着郝度元进了自己在黄崖集的小院,同时也召集仅存的几名胡人首领,如沮渠遮、多兰刹等人,进来一齐议事。
齐万年开口就是先声夺人,他对众人道:“诸位,我打算起事谋反,不知大家意下如何啊?”
此言一出,屋内顿时鸦雀无声,他们几乎以为齐万年已经疯了,众人刚刚从龙潭虎穴里逃出来,齐万年便准备带领众人去趟另一个龙潭虎穴不成?
沮渠遮在部中名望不及齐万年,但也以智谋闻名,他向齐万年诉苦道:
“齐首领,我们原本有三万余众,除了刘训兜以外,在朔方可谓是所向披靡,可即使如此,却为鲜卑人接连战败。如今我部十不存一,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正如那折翼之鸟,别说振翅高飞,就连寻常的野犬都可以欺负,如何和晋室这条真龙相斗?”
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看法,在场大部分人的看法同样如此认为。
他们已经被鲜卑人打得丧了胆,只想此时找个安稳的地方好生修养。如果可以的话,这群铁弗人愿意舔舐伤口直至老死。至少现在他们是这么想的。
但齐万年扫视了他们一眼,知道他们的症结所在,因此也能很快对症下药,他挺直身子,徐徐说道:
“诸位说这种丧气话,不过是痛得狠了,想要做个逃兵。但不必我多说,诸位应该也知道,平日我们抓到了逃兵,我们会怎么做?”
众人沉默不语,听齐万年继续道:
“我们会当众打断他的腿和手,把他扔到野狼出没的地方,让他眼睁睁看着自己被狼口撕碎,然后秃鹫会啃食他的尸体,要不了七天,他就只剩下一串骨头。”
“这是很残酷的事情,对吧?我们也不是没有感情的畜生,为何要这么做?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降生在这残酷的世道上,不愿意战斗就会死!”
“无论绵羊如何擅长逃跑,它的命运是成为猎物,因为它没有爪牙,所以它注定要被人鱼肉。而一头老虎,无论它多么老迈疲惫,也唯有依赖自己的爪牙,将猎物撕成碎片,才能继续生存,因为它不吃肉就会饿死。”
“上苍非常残忍,他没有给世人别的选择,只有流血的道理才是真正的道理。不愿意流血的就会被杀死,勇于战斗的人才能生存。就算是做一条狗,也是要有用才能生存。以前如此,以后也如此,诸位,我们也没得选择。”
说到这,齐万年再次扫视在场的众人,他们面色苍白,但无不握拳挺身。齐万年破除了众人的谎言,逼迫他们面对血淋淋的真相。
真相确实如此,人在苦难面前无处可逃,所能选择的,无非是用什么样的姿态面对上苍的责难。
郝度元仍有疑虑,他问道:“万年,你说的这些,我们未尝不懂,只是为何要挑衅晋室,这当真有胜算?”
齐万年断然说道:“大人,现在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怎能迟疑?”
“我在长安三年,广结好友,对关中的布防已然一清二楚。眼下执掌征西军司的是赵王长史孙秀,他在政斗上是一把好手,但军事上却无能至极!此前他接连打了两场败仗,正和雍州刺史解系在朝堂争权,现在征西军司可谓上下离心,内外不和!”
“更何况,我现在是受征西军司之令,奉命收拢那些被鲜卑人驱赶,走投无路的铁弗人,可以大方招揽部众,足以征集数万人!”
“郝散大人的诸多旧部都散乱在关中诸县。等我们整顿完毕后,南下侵掠,您再登高一呼,后部匈奴的十多万人必能为您所用。”
“到那时,关中诸县群起响应,我等北和拓跋鲜卑,西连秦凉羌胡,奋壮士之余勇,尽英杰之智力,何愁大业不成?”
说到这,众人怦然心动,原本的那些担忧和犹豫,已经烟消云散了。
对于已经走投无路的人来说,最可怕的并非失败本身,而是对未来的迷茫,如果过去的知晓的一切都已经不再有用,那未来又该走向何处呢?在那背后是否有一个又一个失败呢?对于这种未来的恐惧才是最可怕的。
而齐万年此时为他们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他们赫然发现,原来未来并非是一片惨淡,而是柳暗花明时,勇气与智谋就重新回到了他们身上。
多兰刹开始和齐万年讨论最后一个问题:“大人,你说关中情形,我们都不如你了解,当然悉听尊便。但是我们到底是经过了一番惨败,短时间内,大家肯定是想要休养生息的。你这番话,可以说服我们,但恐怕无法一一说服大众。众寡如此悬殊,恐怕人心未必愿战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