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四 司空,录尚书事
二百零四 司空,录尚书事 (第2/2页)但是他没想到袁逢脸上并没有喜色。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又问了一个问题。
“可仅仅只是司空的话,臣并不能很好的为陛下分忧啊,臣希望可以更好地为陛下分忧,可以为陛下解除忧患,安抚天下,不知陛下有何看法?”
刘悝愣住了。
他又仔细看了看封赏名单与罢黜名单,想要从中找到什么蛛丝马迹,可怎么找也找不到。
怎么送命题还有第二道的?
袁周阳你不讲武德啊!
你偷袭我这个登位还不到一天的老皇帝啊!
刘悝十分焦急,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一直在旁边充当背景板的袁树。
袁树注意到了刘悝求助的闪闪目光。
“陛下,臣以为袁司空劳苦功高,又有忠君辅国之心,更兼天下之所望,正是国家宰辅的不二人选,所以臣建议,应当以袁司空录尚书事,执掌中枢,为君分忧。”
袁树也不想继续在这里耽搁时间了,直接就把这个送命题的答案告诉了刘悝。
这题我讲过啊!
这分你要是都拿不到,那可就千万别跟别人说我带过你,我没有你那么没用的学生!
刘悝显然知道袁树的一番“好意”,但是他虽然不是什么很有政治头脑的人,却也知道【录尚书事】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东汉一朝历经数代皇帝之功,终于把三公的行政权力从制度层面剥离了,把这个行政权力交给品秩低下的尚书台,再由皇帝直接掌控尚书台。
实际上是把三公的行政权收归皇帝之手,巩固了皇权。
三公只剩下尊崇的地位和一座府邸,再加上所剩不多的人事权。
而一旦让三公在自己的头衔后面加上了【录尚书事】这四个字,就等于把这份好不容易从制度层面剥离出来的行政权重新交还给了三公当中的某一位。
这不就是宰相吗?
袁逢做三公还不够,还要做宰相?
这胃口是不是有点大?
刘悝盯着袁树,袁树却收回了目光,不再言语。
袁逢继续盯着刘悝,一言不发,眼神中蕴含着某种奇妙的意味。
刘悝似乎明白了什么。
少顷,刘悝默默地拿起了笔,在封赏名单上添了一笔。
然后拿起传国玉玺和皇帝宝玺,加盖印章,确定这两份名单具备真正的法律意义,正式得到了帝国最高统治者的认可。
袁逢满意的拿过了名单,审视了一遍,确定无误,遂向刘悝恭敬行礼,然后转身离开。
袁树看了一眼面色呆滞的刘悝,也转身离开。
暂时,刘悝没有利用价值了,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刘悝可以好好休息,好好养病。
这座宫殿,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刘悝的鸟笼,刘悝的人身安全和全部的自由,都会处在袁氏的控制之下。
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袁树觉得袁逢说的也没错。
如果没有袁氏的介入,刘悝连当傀儡皇帝的资格都没有。
他或许会像秋日里的一片枯叶一样迅速凋零,全家上下老小百余口也将如风中残烛,很快被吹灭,最后一大家子连根毛都不剩,哪里还有今日的衣食无忧、安享太平?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章德殿外的青石板路上,斑驳陆离。
袁树走在这条并不熟悉的路上,心中五味杂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觉得袁家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是袁氏的力量让刘悝得以坐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尽管他只是个傀儡。
唯一让他感到疑惑的,就是袁逢突然的转变。
这转变如同春日里突如其来的寒流,让人措手不及。
就在昨天,袁逢还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汉臣形象,眉头紧锁,仿佛背负着整个天下的重担,还在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千古骂名的汉贼,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仿佛随时都会被内心的挣扎所吞噬。
可是今天,一切都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