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张璁的拜访,周楚的敲打
第343章 张璁的拜访,周楚的敲打 (第2/2页)周楚说着看了一眼张璁,发现张璁听的极其认真,这才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大批量购买木材的成本只有市面价格的五成左右,陛下说了,铁路的修建要分段修....”
周楚将铁路如何分段修,每一段由哪些人承建,详细的和张璁说了一遍,张璁听的很仔细,生怕遗漏了什么。
“陛下和大人思虑周全,只有如此,才能在保证铁路修建速度的同时,保质保量。”
张璁说道。
“以枕木为例,成本是市面上价格的五成左右,你们核算成本的时候可以相应提高一些,市面上价格的七八成即可,如此一来,那些承建铁路的藩王府或者其他人也就有利可图。”
周楚看着张璁道。
周楚还有一句话没说,这个报价,你们户部的官员也不至于一点都捞不着。
实际上五成的成本价周楚还说高了一些,周楚相信,以户部官员的手段,可以拿到更低的价格,比如四成。
这些都不是周楚需要操心的了。
“至于钢铁,陛下准备在各地建造炼钢所,如此一来,钢铁集体熔炼,价格将会大幅度降低,还有东瀛那边,也会建造一个大的炼钢所,为那些没有铁矿的地区提供钢铁,至于钢铁的成本,你们也要心里有数。”
价格一事,周楚只需要提出木材的报价,张璁和户部有了这个模板之后,其他东西该如何报价,自然就清楚了。
倘若任何东西都需要周楚事无巨细的交代一遍,还要张璁这个户部尚书干什么?还要户部那些官员做什么?
“下官明白了,多谢大人提点。”
张璁起身,恭敬行礼道。
张璁离开周府之后,顿感神清气爽,困扰着自己和户部官员的报价问题,就这么迎刃而解了,如此一来,户部那些官员谁还敢不听自己的话?
张璁回到户部衙门,户部那些官员本想围上来,但想起之前张璁发火,这些人心中又有些发怵,生怕触了这位尚书大人的霉头。
“今日本官去了周府一趟。”
张璁看着众人,说道。
其他人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大人,周大人对报价问题有何指示?”
户部侍郎适时搭话道。
“大人只说了枕木的报价,不过其他的也都大差不差,你们心中要有数才行。”
张璁说着将周楚之前的话挑选能说的说了出来。
户部官员听到这些话,心里顿时有了数。
这个报价,虽然他们捞不到多少钱,但也是有利可图的,而且如果从安南或者南洋大批量弄木材的话,他们觉得木材的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压缩。
“安南那边,是谁负责对接的?”
户部侍郎看着众人说道。
“回大人的话,户部是由下官负责。”
一个五品官出列道。
不论是户部,亦或是工部,还是礼部,都有相应的官员和安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对接。
不过不同部门的官员负责的具体事务也有所不同,户部和安南那边对接的基本都是财物和税收问题,礼部则是外交和科举问题,如今安南彻底被大明收复,和安南之间倒也没了外交问题。
不过和东南亚其他国家还是有的。
至于工部,那就更简单了,和安南交接的官员,基本都是冲着那边来的物料去的。
工部负责施工,很多物料,原材料都要从从南亚弄。
按理来说,东南亚木材的成本问题,由工部去对接更合适,户部只需要给工部压力即可。
“你去户部,让他们和安南那边负责对接的人,好好谈一谈木材的成本价,尽一切手段将木材的成本压下去,当然,前提是要保证木材的质量。”
户部侍郎看着这个官员,吩咐道。
户部的官员听到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因为成本压缩下去的越多,代表着他们就有更多的利益可图。
这一部分他们捞的钱,周楚和皇帝是不会过问的,既想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草,想要保证铁路的迅速修建,户部的这些官员有利可图很重要。
“大人,下官和工部的那些官员很熟,下官愿意帮忙。”
一个四品的户部官员主动请缨道。
有了此人带头,其他人纷纷站了出来。
这件事关系到户部所有人的利益,他们生怕工部那些人不能把价格谈下来。
“你们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周大人给了你们空间,但前提是要保质保量,不能因为压缩成本,就做出一些逾矩之事。”
张璁喝了口茶,看着斗志昂扬的众人,说道。
“大人放心,有大人掌舵,我等断不会犯错。”
户部侍郎行礼道。
张璁听到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
“先把铁路成本核算奏疏写出来,递上去吧。”
张璁看着众人说道。
这个核算奏疏,当然是户部众人商议,然后由张璁提笔,写了递到嘉靖面前。
嘉靖再次收到户部的成本核算奏疏,打开一看,顿时惊了。
之前户部给出的报价,大概比市面上的价格高了两成左右,现在的报价居然只有市面价格的八成不到。
少出了近四成的报价!
要知道铁路的修建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其中需要花费的资金也是海量的,根据户部的报价,一里的铁路修建就需要两万两左右。
从京城到大同就六百多里,按照户部的报价,那便是一千多万两。
更不用说京城到太原了,一千公里左右。
而且京城修到大同的铁路不可能只修到太原,还要往草原上修,这么一算下来,单单是这几条铁路修完,没有个四五千万两是拿不下来的。
户部这次核算的成本直接缩减了四成,倘若按照之前的奏疏,朝廷需要花的钱恐怕得上亿两白银。
一想到这里,嘉靖就很是高兴。
“快去把周衡器叫来。”
嘉靖看着黄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