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陛下与高明在对弈
第三百一十章:陛下与高明在对弈 (第2/2页)这太关键了。
如果说有,一旦最后党仁弘无事,他冯家得罪党仁弘是小,惹得圣天子厌恶是大。
如果说没有,党仁弘有事,就是隐瞒不报,对抗三司询问,罪责同样不小。
哪怕与他无关,也会被连带的。
“回三司,近些年来我一直久居长安,少有回岭南,并不太清楚。”冯智戴避重就轻,准备先拖一阵再说。
等到阿耶到了长安,再有所决断。
“冯智戴,你应该知道,三司询问记录在案的份量,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马周意有所指道。
“还请三司明察。”冯智戴只能继续装聋作哑。
见状。
马周与另外两人低头交谈两声,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先暂留吧。”
“三司询问没有结束之前,你不得与外界有任何联系。”
“带下去。”
冯智戴被带走,出去的时候,见到有岭南的商人,正好被带来。
他瞳孔一缩。
这些商人可趋利避害,可不知道其中的凶险,三司询问之下,怕是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了。
……
三司带走冯智戴询问,只是一个开始。
随后陆陆续续的,在长安与党仁弘,或是与岭南广州有关的人员,皆是被三司带去询问。
这种情形,传递出来的信号,极为微妙。
让朝野都有点看不懂了。
冯盎多年后,再次来到长安,却没想到迎头就给他撞上这等祸事。
还深陷其中。
在他进入长安城的一刻,三司就当着礼部的面,把他带走了。
这一举动,引起轩然大波。
怎么说,冯盎来长安也是为陛下贺寿的,三司至少要在陛下大寿之后,询问才对。
可人家一到长安,就这么干,一点都不客套。
太违背常识与惯例了。
这背后藏着的暗涌,让朝中大臣言行举止都小心谨慎了许多。
“此事,超出掌控了。”
高士廉这么说了一句,长孙无忌半举在空中的茶杯一顿,道:“舅父是意思是……。”
“党仁弘……。”
高士廉摇头,不言而喻。
长孙无忌惊讶道:“不应该啊,陛下清楚处置党仁弘,会带来什么影响的。”
“怎么可能让世家大族们如愿?”
高士廉淡淡的说道:“如愿?”
“现在,他们应该想着,是如何不让陛下如愿。”
“在想办法为党仁弘开脱了。”
“因为,陛下要让党仁弘死。”
长孙无忌差点惊坐而起,道:“陛下要让党仁弘死?”
“怎么会。”
“绝对不可能,我对陛下还算了解的,他深念旧情……。”
他说着说着,自己就不自信确定了。
“我也已经看不透了。”高士廉叹息道:“当从三司的行为来看,真就冲着定死党仁弘罪名去的。”
“否则,陛下让御史台查就成了,却要三司一同查。”
“三司与御史台,你知道这其中可转圜的可能有多小。”
长孙无忌身躯微微一沉,眉目紧蹙,道:“一反常态,必有猫腻。”
“舅父。”
他突然想到一个可能,道:“陛下是不是早就想到,会出现这种变故?”
高士廉沉默片刻,道:“或许是高明。”
“没有党仁弘,也可能会是其他事。”
“只能说,这场大局,我们都可能深陷其中,却不自知。”
长孙无忌一个激灵,浑身不由自主的颤栗起来。
“要是高明,要是陛下,他们早就预料到有今天。”
“那这不是说,党仁弘送到陛下与高明眼前,早就有对策……。”
高士廉不语,只是点头。
“那是什么对策?”
长孙无忌对未来的无数可能,生出极大的不安。
一种自己不能掌握,不能所知的恐惧感。
按照这么分析的话,陛下与高明一直都在等着他们出招。
招出了。
那么如何反制,反制的收益要比带来的影响更大。
会是什么?
高士廉幽幽的说道:“辅机,季辅在东宫。”
“当前的局势,不是你,还有朝中诸公在左右的。”
“这场对弈,棋盘对手,可能只有陛下与高明,我们,天下人,世家大族,都是盘中棋子。”
“按照陛下与高明的落子在走。”
“所以,你按部就班,不偏不倚,照着事实说话就成了。”
“你万万不能陷进党仁弘案。”
“如今,我只觉得这场大案的背后,酝酿着更可怖的东西。”
更可怖的东西?
一言让长孙无忌毛骨悚然。
他也明白舅父的点话。
高季辅在东宫,那么太子对高家,长孙氏的态度,是亲和的。
自己随大流,不要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