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复山河 > 第二百五十六章、大麻烦

第二百五十六章、大麻烦

第二百五十六章、大麻烦 (第1/2页)

随着搬迁工作的完成,李牧变得越发忙碌起来。
  
  数万人的迁徙,在封建时代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些体弱多病的,在半路上就一命呜呼。本该是亲人团聚,结果喜事成了丧事。
  
  遇上这种悲催事,作为一名好上司,李牧自然要出面安抚。
  
  尽管这种安抚,作秀成分更多,但做了肯定比没做的好。
  
  随着土地的陆续发放,喜悦很快就冲散了悲伤。看得出来,大家对土地的痴迷,不是金钱能够比拟的。
  
  同外面的卫所不一样,李牧在原来的制度下,进行了细微的调整。
  
  军田还是军田,只是转为了家庭承包制,又不是纯粹的家庭承包制。
  
  卫所垫付前期的生活开销,提供耕牛、骡子等生产资料,参与耕种的军户,按约定缴纳四成产出。
  
  灾年军户可以向卫所借粮,基础口粮范畴内,不征收利息。
  
  服役士兵的一应开销,全部由卫所包办。
  
  每月额外发放两钱银子补贴,逢年过节发放米面粮油布匹等福利若干。
  
  战争时期,拥有作战补贴。
  
  相较于传统的军户,广西地区的军户更像是向朝廷纳税的自由民。
  
  士兵不再以耕种为主,而是走向了半脱产化。
  
  除了农忙时间,回家帮忙耕种外,其他时间主要待在军营中接受训练。
  
  士兵的供养,不再是军户的负担。
  
  区别无非是卫所管理更严苛一些,原来的纳税、服徭役主体从朝廷,变成了地方卫所。
  
  最直观的感受是,军户家庭负担变轻了,还有人兜底风险。
  
  计划制定了出来,那就必须落实下去。
  
  不光迁徙过来的军户,需要进行妥善安置,原来的军户管理也要进行改革。
  
  除了士卒之外,还要考虑将领们的利益。
  
  以往的时候,卫所将领收益,主要是从军屯收益中分润。
  
  现在明确了征收标准,大家的自主权直接没了,肯定要给一个说法。
  
  理论上来说,直接按照募兵将领的俸禄,直接发放即可。
  
  实际操作中,这是不可能的。
  
  朝廷发放的俸禄,充斥着和废纸差不多的宝钞,并且每年都在变动。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往后含钞率只会越来越高,拖欠也会越发频繁。
  
  同样的操作,李牧可不敢干。
  
  俸禄越拿越少,还是宝钞糊弄人,下面的人非造反不可。
  
  大虞在政治上打压武将,可是在品级上,却是相当的松。
  
  军中不起眼的总旗官,品级上和知县处于同一档次,大家都是正七品。
  
  全部足额发放钱粮,财政非得破产不可。
  
  俸禄低不假,那只是正俸低,官员的真实收入从来都没低过。
  
  好在有募兵将领,可以进行对标。
  
  在享有军田的同时,以募兵将领实际上的平均收入计算,同品级的直接打个对折。
  
  不怕大家有意见,减半待遇是正常的,从卫所调任到募兵中,哪怕降一级都算升迁。
  
  能够直接平调入募兵,甚至还升迁的,那些都是关系户。
  
  普通卫所将领,想要去募兵中任职,降级是必然的。
  
  忙着梳理内部问题,一直到两广提督的任命抵达,李牧才从内务中抽出了身。
  
  现在正是跑马圈地的好时候,受战争的影响,广东同样出现了大量的无主之地。
  
  可惜任命来的太晚一些,广东地区的官员基本上配齐了,不然可供操作的空间更大。
  
  即便是受到限制,中间还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军田早就成了糊涂账,大不了就是扯皮。
  
  这种事情没有士绅牵头,只要造成了既定事实,地方官是不会卖力的。
  
  现在的广东士绅,最需要的是自保,而不是对外扩张。
  
  宗族力量遭到重创,侥幸活下来的幸运儿,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最关键的是武力威慑没了。
  
  以往的时候,族中随随便便拉出几千青壮,地方官都要看他们的脸色。
  
  现在这些人被叛军屠戮一空,原来地方上的人脉关系,现在也被打得稀碎。
  
  继续肆意妄为,事情就不一定能遮得住了。
  
  在完成对地方衙门的渗透前,大家必须低调做人。
  
  以往那些他们看不上的穷棒子,现在也必须认真对待。
  
  尤其是男丁数量多的,更加不能惹。
  
  惹急了,人家直接匹夫一怒,流血五步。
  
  就连土客之间的百年械斗,都减少了很多。
  
  矛盾依旧存在,但争斗方式已经从火拼,变成了对骂。
  
  一方面是人口减少后,资源没那么紧张。
  
  另一方面则是大家在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的青壮,现在青壮数量严重不足,再火拼就要亡族灭种了。
  
  在这种背景下,敢牵头和军方对着干的士绅不能说没有,但数量绝对不会多。
  
  毕竟,叛军余孽尚未围剿干净,蹦出几个漏网的乱党,也是很正常的事。
  
  ……
  
  “兰先生,朝廷的任命已经下来,再过去几天我就要去广州赴任。
  
  这两本《卫所管理制度》和《经济作物种植手册》,尽快安排人印刷,而后分发到每一名卫所军官手中。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这就是卫所军官学习的教材。
  
  让所有人都给我背熟了,本将从广州回来,要组织一场考核。
  
  考核成绩不及格的,本将会让他们后悔!”
  
  李牧严肃的说道。
  
  面对一群半文盲将领,他也非常无奈。
  
  事实上,大虞朝的识字率,在封建王朝中已经算最高的。
  
  开国初年的时候,朝廷甚至尝试过普及全民教育,建立了社学、县学、府(州)学多级教育体系。
  
  其中社学,就是建立在乡村的最基础教育机构。
  
  为了鼓励民间子弟入学,朝廷还做出强制规定:“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入学无需考试,招生无名额限制,15岁以下愿意入学的,都可以就读。
  
  成绩优异者,可入县学。
  
  理论上来说,人人都有受教育,科举入仕的机会。
  
  没有任何意外,这一政策在开国初年,得到了落实执行。
  
  到了后面的执行过程中,就慢慢变了味,脱离了全民教育的初衷。
  
  最开始拿着沙盘就可以学习,慢慢要求学生购买教材、笔墨纸砚,学费随之增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