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汗流浃背了
第六十五章 汗流浃背了 (第2/2页)这是一股何等的力量,又将诞生怎样的与之相匹配的文化?
农业时代,产生了大量的艺术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只是其中一角,在完全工业的社会,又会诞生如何的璀璨的精神?
从现实中获取一点力量,反哺到文艺作品中,整体就会不同。
这方面官方做的很好,提出了工业亩产。
文化行业,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韩三瓶没有沈三通这么乐观,总有人想走捷径,而且文化行业太落后了。
搞出了《金陵十三钗》这种可以用可耻来形容的东西,不仅没有入选最终提名那么简单,奥斯卡甚至通知电影局,不要再送这类影片来参赛了。
想起《十三钗》,韩三瓶不想聊业内了,倒胃口。
想起个事,有人托他来问问沈三通意见:“你觉得春晚如何,有没有兴趣来做总导演?”
“有。”沈三通挺有兴趣的。
春晚是个大舞台,对于艺人如此,对导演也是如此。
而且他也会逐渐减产,随着体系搭建起来,往后更多是总领全局的角色,有很多时间来做别的事。
沈三通描绘了自己的春晚畅想。
“首先,我要是来做总导演,要给我充分的权限,我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沈三通有自己思考,给韩三瓶好好分析一波。
春晚每年都有各种声音,和春晚节目组有关,但也无关。
根本原因,是国力增强。
套古代的历史,现在的状态仅仅是一个大一统王朝辉煌的开始。
在一代君主统一全国,二代君主休养生息之后,三代君主正在励精图治。
所处的时代,正是文景之治的开端,壮丽的图卷仅仅张开了一个角。
不谈超越历史周期律,先说一个保底,未来五十年人类将见证有史以来最辉煌的国家崛起之路。
10年开始,工业产值世界第一,GDP超越本子,恰好那一年开始,对春晚的批评声越来越大。
和互联网发展,普通人获得话语权有关,但也因为国力达到了,所有人都有感知的节点。
因为舆论宣传上的原因,国人一直在小看自己。
哪怕是后世,发展到了夸张的程度,依然有一种声音,也就是世界已经很久没有再次“产业升级”。
先定义了“产业升级”,不是德国工业4.0,也不是中国的高端制造2025计划,也不是美国从制造业进入金融业.
而是从实体工业进入信息互联网之后,整个世界已经没有再创造出像互联网这样能够伴生出:海底光缆产与建、电脑主机产业、显示器产业、服务器产业、芯片制造产业、社交游戏视频等软件生态,所谓有规模产业集群的“新产业就业蓄水池”。
说白了,套了很多层皮,但总结一句话,花旗国搞的才算产业升级,其他做的不算。
在这个定义之中,互联网才是“产业升级”。
至于组织十亿人级别的工业生产,不算产业升级,连高端制造业2025都不算了。
之所以2025不算,大概是德子的4.0没有实现,以至于花旗国在高端制造业上的定价权崩了。
这一切的背后还是定义权。
定义权的核心是为了定价权。
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值钱,还是能够产出实际产品的值钱?
或者说什么高科技,什么是技术?
同样的人工智能,是生成式ai,聊天助手、画图助手是技术,还是无人矿山、无人港口是高科技?
谁代表人类未来?
在花旗国的定义之下,无人矿山、无人港口哪怕能够产出海量物资,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定价价值也不如聊天ai文字ai的一个皮毛。
然而世界终究是物质的,所以大毛二毛的战场,西方要靠棒子。
因为棒子真有工业。
而花旗国一年开足马力生产的炮弹,不如东方大国某个百强县一个月的产量。
而同样的ai,与其说deepseek很厉害。
其实在deepseek之前,已经有更厉害的,也就是基于工业的人工智能。
说到底,虚的东西,哪怕无穷大,也是无数个零。
而实的东西哪怕是只有一个“1”,也是实际存在。
换句话说,deepseek在东大的出现是必然,因为东大的逻辑实干兴邦,基于生产力出发,存在基本面,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而不是虚无的概念。
说的直白一点,网络上的无数情绪,比不上现实世界的两粒米。
没有网络情绪人可以活,没有饭吃就真死了。
舆论上各种打压东大的定价权,但是实际的生产力摆在这里。
这也是春晚现在的矛盾,也是以后的矛盾。
表面上看,是文化娱乐生活的极大丰富,春晚弄不出好活。
根本上是十亿级别的工业国家,经过前后三十年,两个时代的调试,这个国家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现实能力。
哪怕舆论上各种压制,潜意识里也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
说的更直白点,随着东大越来越强,春晚就不该好看,或者说不该好笑。
以前嘻嘻哈哈是实力不足,娱乐也少,随着娱乐方式的增多,尤其是越往后,春晚不需要为了搞笑而搞笑。
何况连搞笑也搞不好,不如不搞笑,语言类取消。
春晚应该作为一种礼。
每年春节就是中国人开年祭祀,展现过去一年成绩,为来年祈福,古代礼仪有严格限制,天子九鼎诸侯次之,那么现代礼仪就应该每个人都可以欣赏。
大禹造九鼎,此后成为夏商周三代的政权象征,正好迎合了文化的源头是当时的高科技。
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不是为了好看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展示实力。
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勘探科技、冶炼科技,是一种赤裸裸的秀肌肉的行为。
让心有不服者看了之后,心如死灰。
能够铸鼎,也就能铸造刀剑。
就像是一颗导弹划过几千公里落到了该落到的地方,也是六代机的振一振翅膀,
春晚的功能需要变化,沈三通从后世而来,也知道会迈向这个变化,但是显然让文艺工作者理解工业社会,有点难度。
对于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遣词造句、耍嘴皮子。
存在的事务,拍个高楼大厦也可以。
但是去进行工业时代的想象,如《流浪地球》里的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月球发动机、量子计算机、数字生命计划、数字计划、无人机群等等,那就很难很难。
不过沈三通认为春晚以后变成开年祭祀是一个大方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是物质决定的。
十亿级别人口工业国,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工业国,哪怕无意的力量投射到开年晚会上,将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沈三通给韩三瓶好好的描摹了一番场景,说的他热血沸腾,迸发无数创作灵感。这可是春晚,直接和间接影响所有人的节目。
春晚应转型为“现代祭祀”,展现国家实力与工业成就,进行宏大想象,弱化娱乐化,强化仪式感与文化自信。
“当然,要把工业时代的一角描摹出来,展现出来,需要更多的探索,我来做的话,更多去做一个先登,探索出一个新的形式。”
沈三通也让韩三瓶不要有太大期待,他来做,也不一定十全十美。
“不是,你怎么流汗了?”沈三通见韩三瓶额头都出汗了。
韩三瓶打了个哈哈,实在太哈人了,做电影的沈三通太保守了。
“我就是问问你对春晚的看法,八字还没有一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