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收复凤凰城
第十八章 收复凤凰城 (第1/2页)“大胆,黄口小儿,不过是打了几场胜仗,就在这儿藐视上官,信口开河。
在座各位,哪个不是军中的老资历,我们领兵的时候,你还在你娘怀里吃奶呢,哪有你说话的份儿?”
曲绍扬突然开口,众人刚开始没反应过来。
等其他人回过味之后,几个军中的老将便开口训斥曲绍扬。
“就是,曲绍扬,你不过是个巡检出身,定边军也不过就是个民团而已。
我等商议军机大事,能允许你一旁听着,已经是开恩了,你还敢在这儿大放厥词?谁给你的胆子?”
众人七嘴八舌,全都朝着曲绍扬来了。
别看这些人战场上打仗杀敌不怎么样,这会儿打嘴仗倒是一个个麻利的很。
一个个吹胡子瞪眼睛,就好像曲绍扬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一样。
曲绍扬毕竟年轻,不是那些官场的老油子,上辈子他也没当过官儿。
所以他并不懂,吴大澂为什么非得坚持先攻海城。
为了保护奉天陵寝重地,朝廷是急于收复海城的。
而且,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清军四次反攻海城都没能成功。
吴大澂作为总指挥官,来之前他可是夸下海口的。
然而他亲自指挥的两次反攻,丝毫没有作用,可以说脸都丢尽了。
吴大澂现在很抓狂,他现在急需要拿下海城为自己来正名。
而且,海城的日军被困已久,兵疲将乏,相对来说,还是攻打海城比较保险,胜算大一些。
尽管曲绍扬早就知道清廷腐败,官员昏庸无能,可是亲身参与其中后,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愤怒与无力。
曲绍扬已经忍了这么些天,属实是憋了一肚子火。
明明眼前的形势已经十分紧迫,一步错便是步步错,万劫不复。
可这些老顽固,一个个还勾心斗角,耍他们那点儿心眼,属实让人来气。
曲绍扬实在忍不住了,于是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好,既然诸位大人如此说,曲某也不用赖在这里了。
定边军是民团,想来反攻海城也出不上多大的力,既如此,曲某告辞。”
与其在这里陪着一群官老爷耍,还不如干自己的事儿去呢。
曲绍扬也懒得跟他们废话了,一甩袖子离开,带人返回驻扎地,然后传令定边军,即刻拔营出发,前往凤凰城。
凤凰城算是倭军第一军在东北的大本营,也是由高丽增兵,攻打奉天的重要补给和转运中心。
眼下野津道贯率万余人救援海城,凤凰城那边兵力空虚。
曲绍扬的意思,趁着机会,想办法先收复凤凰城。
凤凰城地理位置很重要,假如野津道贯得知消息,或许会调头援救凤凰城,如此,牛庄和营口、田庄台危机可解。
当然,野津道贯不来救援也行,曲绍扬就可以先收凤凰城,再收复九连城和安东。
如此,正好可以切断倭军的粮道和后路。
战争嘛,不光是要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最好是消灭敌军的选择。
如果能让敌军只有一种选择是上策,让敌军没有选择,那是上上之策。
野津道贯率兵攻打鞍山,解海城困境,这一招也是从咱们老祖宗那里学来的,围魏救赵、攻其必救。
不能小瞧了这些倭国人,他们都熟读中国的兵法,以及历史方面的书。
曲绍扬认为,不管什么时候,都得把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处处挨打。
曲绍扬想要进攻凤凰城,光凭定边军现在这五千人肯定不够。
所以他打发了人,快马赶路前往宽甸,联系张锡銮、陈允哲等人。
宽甸这边,因民众提前撤出了县城,城中可用物资并不多。
所以正月十九的时候,倭军出城骚扰劫掠,不想在三道沟、葡萄架岭接连遭到陈允瀚所部民团接连袭击。
倭军无奈,只能退回县城。
紧接着,在陈家兄弟的指挥下,义字团林元福等人率部抢占黄椅山,居高临下,用大炮轰击县城。
随后,埋伏在城东郊的陈允瀚率军由东门攻入县城。
倭军被迫从南门向丁家趟子逃窜,又遭到事先埋伏在东漏河坎儿上的民团伏击,倭军仓皇逃向坦甸。
陈允哲、林长清率部追击到半夜,这才收兵回城。
第二天一早,民团从草垛、地窖中活捉倭军数十名。
这一仗,歼灭倭军百余人,收复县城,被称为宽甸大捷。
正月三十,宽甸军民三千余人,乘胜收复长甸,毙敌七八十人。
二月初三,军民拔队向香炉沟进军,在村外遭遇倭军埋伏。
双方激战,宽甸军民牺牲近百人,倭军死亡数十人,弃军械、粮食,逃往凤凰城。
二月初六,陈家兄弟带领两千余人,攻下红铜沟,拔掉倭军在金厂、长岗最后两个据点,宽甸全境肃清。
陈家兄弟刚率部返回县城,曲绍扬派的人也到了。
得知曲绍扬要率兵攻打凤凰城,张锡銮最开始有点儿犹豫,后来在陈允哲和章樾等人的劝说下,点头同意了。
于是,陈家兄弟率领团练四千余人,章樾、荣禧率领改编的巡防营等两千五六百人,一同前往凤凰城,跟曲绍扬汇合。
曲绍扬率部一路急行军,终于在二月初十这日,赶到了凤凰城附近。
三路兵马汇合一处,众人见面,共同商议反攻凤凰城之事。
由于野津道贯率领大军救援海城,此时的凤凰城中,倭军不足千人。
不过凤凰城占据地势,倭军在城南的凤凰山和城西北的鸡冠山都设了据点儿,布置兵力防守。
同时凤凰城的城池坚固,一时半会儿的也不容易攻下来。
众人商议之后,由曲绍扬率兵抢占城南的凤凰山,陈家兄弟占领城西北的鸡冠山,章樾等人率军拦截出城救援的倭军。
如此多方配合,尽量拿下两处制高点。
当天晚上,曲绍扬率部偷偷靠近凤凰山,在当地百姓的带领下,抄小路上山,偷袭山上守卫的倭军。
倭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仓皇应战。
一番血战后,战死五六十人,被俘二十多人,仅十余人冲下山去,向城中报信。
凤凰城守军得知消息,觉察不妙,立刻派人往海城方向送信,并传令加强城中守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